業務侵占多久會追訴?追訴期與時效中斷懶人包 💼⚖️

TaiLexi 團隊

業務侵占多久會追訴?追訴期與時效中斷懶人包 💼⚖️

了解業務侵占的追訴期至關重要!本文將深入解析業務侵占的追訴時效,包括時效的計算方式、時效中斷的條件,以及相關的法律規定。

前言:什麼是業務侵占? 🤔

想像一下,小明在公司擔任會計,某天他偷偷把公司的錢轉到自己帳戶。這種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公司財物的行為,就是「業務侵占」。根據刑法第336條第2項規定,業務侵占罪的法定刑是「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」。

但問題來了:如果公司過了很久才發現,還能追究小明的責任嗎?這就是今天要談的「追訴權時效」問題!

追訴權時效是什麼? 🕰️

簡單來說,追訴權時效就像是法律的「保鮮期」。國家對犯罪行為的追訴權力不是無限期的,超過一定時間後,就不能再追究了。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證據隨著時間流逝而難以取得,也讓行為人有改過自新的機會。

業務侵占的追訴期有多長? 📅

這就要看犯罪時間是什麼時候了!因為刑法在2006年有重大修正,時效計算方式完全不同:

修正前的計算方式(2006年7月1日前犯罪)

參照102年度上易字第2458號判決所述:「刑法第336條第2項之業務侵占罪之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5年,依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規定,追訴權時效為10年」

也就是說,如果是在2006年7月1日以前犯的業務侵占罪,追訴期是10年

修正後的計算方式(2006年7月1日後犯罪)

如果是2006年7月1日以後犯的業務侵占罪,因為刑法修正後時效期間大幅提高,追訴期變成20年

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?
參照100年度易緝字第25號判決解釋:「查本次刑法修正,其中關於追訴權時效部分,刑法第80條、第83條均經修正,又就被告被訴觸犯刑法第336條第2項業務侵占案件即最重本刑5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者,其追訴權時效期間由10年提高為20年」

時效計算的「加碼規則」:時效停止 🛑

這是最有趣的部分!追訴時效不是單純的10年或20年,還會因為某些情況而「暫停計算」或「加碼」!

情況一:偵查或審判中

參照109年度易緝字第11號判決指出:「依前揭司法院釋字第138號解釋意旨,已實施偵查及經提起訴訟,且在審判進行中,均不生時效進行之問題」

意思是:一旦檢察官開始偵查或法院開始審理,時效就按下「暫停鍵」,這段期間不計入時效!

情況二:被告逃匿被通緝 🚨

這是最重要的「加碼規則」!參照102年度上易字第2458號判決明確說明:「復依修正前刑法第83條第1項、第3項規定,追訴權之時效期間應加計因通緝而停止之2年6月(即10年之4分之1)期間」

白話文:如果被告逃跑被通緝,時效期間要再加25%!原本10年變成12年6個月,原本20年變成25年。

實際案例計算教學 👨‍🏫

讓我們用實際例子來算算看!

案例一:2006年前的業務侵占

假設小華在2000年1月1日犯了業務侵占罪:

  • 基本時效:10年
  • 加碼時效:因通緝加25% → 2年6個月
  • 總時效:12年6個月

但這還沒完!參照102年度上易字第2458號判決提供了一個精彩的计算範例:
「本案追訴權時效完成日應為103年1月2日(即89年11月14日+12年6月+8月14日-26日=103年1月2日)」

這個計算式告訴我們,時效計算還要考慮:

  1. 偵查期間(不加時效)
  2. 審判期間(不加時效)
  3. 通緝期間(加25%)

案例二:2006年後的業務侵占

如果小美在2010年1月1日犯業務侵占罪:

  • 基本時效:20年
  • 加碼時效:因通緝加25% → 5年
  • 總時效:25年

時效中斷的關鍵時刻 ⏳

時效計算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什麼時候「暫停」,什麼時候「繼續」。讓我們用時間軸來說明:

犯罪日 → 偵查開始(時效暫停)→ 偵查結束 → 時效繼續
→ 提起公訴(時效暫停)→ 法院審理中(時效暫停)
→ 通緝發布(時效加碼25%)→ 通緝到案(恢復正常計算)

參照109年度易緝字第11號判決特別強調一個重要觀念:「在偵查終結後至案件實際繫屬法院前之期間,與未行使追訴權無異,追訴權時效應繼續進行」

意思是:檢察官偵查結束到案件正式送到法院之間的「空窗期」,時效是繼續計算的哦!

法院見解精華整理 🏛️

從上述判決片段中,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個重要的法院見解:

  1. 從舊從輕原則:參照102年度上易字第2458號判決指出「追訴權時效消滅進行之事由,較有利於被告,故就追訴權時效期間之計算,依刑法施行法第8條之1『從輕原則』之規定」
  2. 整體適用原則:時效計算要一體適用修正前的規定,不能新舊法混用
  3. 通緝加碼機制:通緝期間時效停止,但要加計25%的期間

數學計算詳細教學 ➗

讓我們來實際操作一個計算範例:

情境:阿明在1995年3月15日犯業務侵占罪,檢察官在1996年1月1日開始偵查,1996年8月1日提起公訴,但阿明逃跑在1996年9月1日被通緝,直到1998年1月1日才到案。

計算步驟

  1. 基本時效:10年(2006年前犯罪)
  2. 加碼時效:10年 × 25% = 2年6個月
  3. 偵查期間:1996/1/1-1996/8/1 = 7個月(不計時效)
  4. 通緝期間:1996/9/1-1998/1/1 = 1年4個月(加碼已包含)
  5. 實際時效計算:從1995/3/15開始算10年+2年6個月=12年6個月
  6. 扣除不計時效的偵查期間7個月
  7. 最終時效完成日:1995/3/15 + 12年6個月 - 7個月 = 2007年9月15日

結論與建議 ✅

透過這篇文章,我們學到了:

  1. 業務侵占的追訴期分為2006年前(10年)和2006年後(20年)
  2. 通緝會讓時效「加碼25%」
  3. 偵查和審判期間時效「暫停」
  4. 時效計算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

給企業主的建議:發現業務侵占要儘快處理!雖然時效看起來很長,但證據會隨著時間消失,證人記憶會模糊,儘早採取法律行動才是上策。

給一般民眾的提醒: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!如果權利被侵害,記得要在時效內採取行動哦!

希望這篇「懶人包」幫助大家理解了業務侵占追訴時效的複雜計算方式。法律時效就像食品的保存期限,過了期雖然看起來沒壞,但法律上已經不能再「食用」了哦!

有更多法律問題,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

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,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。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!

🎯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?

💰 免費🔒 絕對隱私⚖️ 台灣最專業法律AI⏰ 24H

(1) ⚡ 30秒獲得專業解答,無需等待律師回覆

(2) 📚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

(3) 📝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,解決燃眉之急

已幫助30,000+用戶解決法律問題

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,歡迎自由引用,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!

這篇文章有幫助嗎?

關注我們,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:

需要免費法律諮詢?

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,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,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。

立即諮詢

© 2025 TaiLexi AI. 版權所有。